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第十一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山东赛区决赛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8-10-23 来源:72886必赢欢迎光临 浏览量:94

 10月19日-21日,第十一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决赛在我校成功举办。

    20日上午,参赛选手在12号教学楼进行现场答辩,专家评委现场评审后,最终bwin必赢官方网站、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团队分获数字工业、数字人居、数字文化方面的特等奖,获奖团队将代表山东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

    21日上午,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3D大赛山东赛区组委会山东省三维数字化技术教研会理事长张建中主持,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院校服务中心主任兼全国3D大赛副秘书长白银,全国3D大赛山东赛区评审委员会主席张慧,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付长青,校团委书记麻国升及72886必赢欢迎光临相关负责人出席闭幕式,省内各高校参赛代表参加。

    闭幕式伊始,72886必赢欢迎光临院长王效岳致辞,他向各位专家以及省内各高校参赛人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在学科发展、先进仪器与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各方参与人员能够将自身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展示在本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希望各方代表在后续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白银对比赛情况进行简要说明,她从大赛的简介、生态体系、方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阐述3D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希望参赛人员继续努力,争取在总决赛中展示出更好的作品。

    付长青依据课题“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做技术分享,他身穿无线动作捕捉设备,围绕装备硬件组成、参数设置、产品优势、应用领域等方面为与会人员介绍动作捕捉技术。

    会议最后,张慧公布山东省赛区获奖名单,出席嘉宾为获奖人员颁发证书。

    幕闭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据悉,山东赛区共有52所院校、106个院系报名参赛,经初赛选拔,各高校推荐复赛/省赛作品情况如下:数字工业设计大赛共603件,数字文化设计大赛95件,数字人居设计大赛162件。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全国3D大赛”)是在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转变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体现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引导、培养、选拔、认证“数字工匠”、推进“创新文化”、“工匠精神”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具体实践。 

 10月19日-21日,第十一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决赛在我校成功举办。

    20日上午,参赛选手在12号教学楼进行现场答辩,专家评委现场评审后,最终bwin必赢官方网站、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团队分获数字工业、数字人居、数字文化方面的特等奖,获奖团队将代表山东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

    21日上午,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3D大赛山东赛区组委会山东省三维数字化技术教研会理事长张建中主持,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院校服务中心主任兼全国3D大赛副秘书长白银,全国3D大赛山东赛区评审委员会主席张慧,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付长青,校团委书记麻国升及72886必赢欢迎光临相关负责人出席闭幕式,省内各高校参赛代表参加。

    闭幕式伊始,72886必赢欢迎光临院长王效岳致辞,他向各位专家以及省内各高校参赛人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在学科发展、先进仪器与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各方参与人员能够将自身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展示在本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希望各方代表在后续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白银对比赛情况进行简要说明,她从大赛的简介、生态体系、方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阐述3D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希望参赛人员继续努力,争取在总决赛中展示出更好的作品。

    付长青依据课题“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做技术分享,他身穿无线动作捕捉设备,围绕装备硬件组成、参数设置、产品优势、应用领域等方面为与会人员介绍动作捕捉技术。

    会议最后,张慧公布山东省赛区获奖名单,出席嘉宾为获奖人员颁发证书。

    幕闭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据悉,山东赛区共有52所院校、106个院系报名参赛,经初赛选拔,各高校推荐复赛/省赛作品情况如下:数字工业设计大赛共603件,数字文化设计大赛95件,数字人居设计大赛162件。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全国3D大赛”)是在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转变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体现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引导、培养、选拔、认证“数字工匠”、推进“创新文化”、“工匠精神”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具体实践。